inicio sindicaci;ón

Archive for 爱踢

本大少爷使用的Firefox插件扩展

到上海使用朋友的电脑上网,虽说也安装了Firefox,可还是感觉畏首畏尾,简直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可见Firefox的插件对我的贡献已不可小觎,带来方面的同时,也节省了无法估量的宝贵时间。下面来说说我用的扩展吧,说不定使用CCK Wizard也可以给FF新人带来一点福音呢。

  • Google Toolbar for Firefox:这个不用说了吧。
  • Web Developer:这个实在是必装的扩展。用来实时CSS编辑、隐藏图片、查看代码……实在是太强大了,强烈推荐!
  • Tab Mix Plus:增强标签页浏览功能的扩展。
  • Super DragAndGo:超级拖拽。
  • InFormEnter:半自动填写表单的好帮手,对于我这个经常在别人blog上留言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需要了。
  • MinimizeToTray+KeyConfig:合伙使用,快捷键把FF最小化至系统栏。
  • Flashblock:拦截Flash,提高网页打开速度。
  • Download Embedded:管理下载网页中所有的嵌入元素。
  • Thunder Extension:迅雷下载。
  • Fasterfox:提高Firefox性能和网络优化。
  • del.icio.us:del.icio.us的扩展,收藏网页必备。
  • coComment和BlogMarks:配合coComment、BlogMarks网站使用。
  • BrowseAtWork:在中国大陆打开blogspot等网站。
  • IE Tab:一键打开只支持IE的网页。
  • GUtil:打开Google的所有网站。

Firefox Extensions

另外赠送一招用来减缓Firefox占用的内存,打开FireFox,在地址栏里输入about:config,按右键,选择新建—>布尔。在弹出的框里输入config.trim_on_minimize,然后选True。重新启动FireFox。

That’s All. Thanks.

Windows Live Messenger

一上Windows Live Messenger就弹出提示,说有新版本出来了。按照提示更新到了最新的版本。截图如下:

Windows Live Messenger
Windows Live Messenger Beta

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的改进嘛,启动巨慢,占用内存巨大,拖得我使用其他的程序都慢的要死。不管三七二一,先去掉广告再说。

使用Resource Hacker打开C:\Program Files\MSN Messenger文件夹下面的msgsres.dll。

打开4004-920号资源,查找里面的id=atom(adbannergutter)
将其前面的layoutpos=bottom改为layoutpos=none。
(去除聊天对话框广告)

打开4004-923号资源,查找里面的ID=Atom(SSConstrainer)
将其前面的layoutpos=top改为layoutpos=none。
(去除主面板广告)

保存资源。这下清爽了。启动速度也快了无数倍。当然,比起MSN Messenger 7.5还是慢了无数倍!

我这里还有少许邀请,想得到的在下面留言。

青岛超级流水帐(二)

第二天(4月23日)我们去了青岛著名的海上名山第一:崂山。崂山不高,也不秀美,出名的唯一理由应该是几面环海吧。我和同事一直爬到上清宫,连进去都没有进去。昨天拜了妈祖,今天再拜道士,那岂不是太三心二意了,做人要专一。

上山的道路两旁都是摆小摊的,主要售卖的是:珍珠,水果,海鲜,凉粉,以及其他常见的旅游纪念品。尽管山上没有什么好玩的,但是来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连停车场都挤得水泄不通。

回去的路上导游带我们去了一个专门卖纪念品的商店,很多同事去买了水晶项链之类的,一点也不贵,二十块钱就可以买一个相当好看的了,而且还可以讲价。然后又去专卖海产品超市,我们买了大包小包的海鲜特产,加起来应该超过2000¥了吧。这个超市真是发达,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一天到晚人山人海,应该比市区的(家)(乐)(福)还要大发横财吧。

经过海洋大学的时候看到无数只警察在维持秩序,不知道是哪个领导人来了,肯定不是黄健祥来卖书的,他还没有这个资格来动用国家的强制执行机构。 还看到了青岛大学广阔的校园,心里顿生神往之情。一般去一个城市,大学校园我是要逛逛的。跟团就没有这个自由了,只能去疗养院吃吃午饭,然后滚蛋。

就这样不知不觉结束了为期两天不到的旅途。这时有史以来最平淡的一场旅行,如同白开水一般无味。同事们也是怨声载道。而且那天天气不好,空气中好像充满了一层灰色的颗粒,能见度极低,拍照都成了困难的事,我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再像这样跟团旅行了。

五四广场的火炬雕塑
(五四广场的火炬雕塑,青岛的标志之一)

玩完了总得说点什么。除了上面提到的路名是青岛的一大特色,这个城市的雕塑还特别多。还有几句话也能很好的体现青岛的特点:三角裤衩穿在外……至于具体的意思,哈哈,建议你们自己去谷歌Go一下。不过在青岛,最难看到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这是由它的独特地形决定的,上岗下岗,步行比骑车走的快

另外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海景别墅了。沿着海滩有数不清的海景别墅,尽管大多数都空着,但并不代表没有售卖出去,相反,它们早早就已经被定下来了。穷人一辈子住不起像样的房子,但是这些海景别墅依然一座座矗立起来,看来贫富差距并不是中国某一个地方的问题。

康康形容青岛用的词语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楫。”想想如果生活在这个地方,还不美死了。然而真正看到的青岛未必就能如此了,甚至可能会太失望。令人失望的海滨第一浴场,坐在车上看,不过是篮球场一片大的地方,真是难以想像。

青岛过去是一段悲惨的历史,被德国占领,又被日本侵略。由此带来的正面效应就是遗留下来巨多各式各样的国外建筑。

公道地讲,如果不是因为旅行团,青岛绝对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城市。2008年的奥运会帆船类比赛在这里举行,所以很多道路、海滨和各种场馆都在紧锣密鼓地赶工中,相信2008年“扬帆奥运”的青岛一定会更加干净美好。

石老人海水浴场
(修建中的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

ziki,tag也疯狂

ziki.com

一天三次看到同一个网站,这意味着什么?它火了。或者说即将火了。不错,ziki就是这样一个网站。

乍一看ziki的界面,挺美观挺养眼,一定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精心设计的。 整个网站并不复杂,功能也不多,说穿了,就是在tag上想方设法做文章。在tag这一块还有价值,同胞们也看到了,于是就出现了几个“标签云集”网站,我上去看了一下,功能就是收集一下标签,没有任何其他的意义,根本留不住任何人。我立即忘记的一干二净。

ziki的不同之处是利用tags建立成SNS。以前我也说过SNS在中国发展的还不怎么行,这次又被别人抢先想到点子:tag+SNS。这下吸引的人无疑又多了几分。通过tag关联相关的人,怎么看都和豆瓣有几分相似。

现在我建立了my ziki,大家可以去看看。把blog、flickr、del.icio.us和豆瓣的feed都加了进去。于是乎成了一个大杂烩。这样的集成网站是我一直期待出现的,不过却不是这个样子。具体不理想在什么地方,我一时也想不出。要是我想到,自己就去做了,干吗还等别人啊。

另外,如果我把自己喜欢的feed都加进去,不就是一个sxna了吗?

ziki也有人不喜欢,比如探花。他说ziki没什么搞头,是不是如他所言,还真得拭目以待。

PS:昨天我提到的大众点评网还真的有人喜欢,好几个朋友在我的推荐下都去注册了,如果超过5个我就可以得到一本《2006上海餐馆指南》了。希望大家多多帮忙,喜欢这个网站的就点击此处注册,鼎力相助我得到《2006上海餐馆指南》。
我在群上推荐大众点评网是美食网站的时候,一个同学问“有没有搜索各地乞讨最佳地点的网站呀”。这太有创意了!我立即想去做一个这样的网站,方便乞讨者交流。
他说以前丐帮用信鸽联系,以后咋也得给丐帮搞个网站。
没问题,我会给市长热线打电话解决这个问题,给丐帮建立官方网站,以丰富丐帮文化生活。这对于促进人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

WEB2.0,大众来点评

仨2.0中写了三个web2.0的网站,Feedlook抓虾Souyo。界面上都不错,功能也都还说得过去,有点喜欢。虽然以后可能并不需要使用,可是我还是注册了。其中的飞客还是Herock主持的项目呢,怎么也得捧捧场。

最近的web2.0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热了,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可爱的网站崭露头角。有些看过就忘记了,觉得可惜,于是现在开始新建了一个Links页面,专门用来记录一些用得着的网站,时不时去翻翻,用得到时也去翻翻。

web2.0大众点评网

web2.0余热未尽,有个大众点评网已经Beta到了3.0,令人啼笑皆非,不得不竖起中指佩服得五体投地啊。竖起中指的是有原因的,当我把城市切换到扬州时,看到了很多餐馆,于是我马上想知道那个在我眼中是No1的简语阁是怎么被大家评论的,搜了半天,没有!气煞我也。只能自己手动添加了。这个简语阁真的是很讨喜,环境幽雅,菜肴的味道极佳。据说老板是一对艺术家夫妇,在扬大任教。这个餐馆我去了两次,都是别人请客,所以价格方面我不是很清楚。中午的时候还好,晚上一般很少有空位。而且去的都是熟客,一些是老板的朋友,一些是觉得口味好而经常去的,混熟以后最终还是老板的朋友,说来说去都是那么一个小圈子的。这应该是一些外地人不晓得的原因吧。那个福满楼在扬州的确是非常不错的,大家对它是一致好评,平心而论,简语阁有过之而无不及。

退回正题,这个大做的也是相当不错,这次你切换的城市是青岛,关闭浏览器再次打开,主页还是青岛的餐馆和商户,非常人性化。用户应该和我一样的心态,觉得好才会迫不及待地推荐给大家,所以这个网站还是相当2.0的,而且在外出旅行的时候也相当实用。

Ubuntu之旅

自从收到一张Ubuntu的关盘后,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到自己的电脑上“体验”了一把,结果真是令人大失所望。

我忍痛把H盘腾出空间来安装,经过一系列提心吊胆的抉择过程终于成功安装了我人生中第一个Linux。重启之后,伴随随着悦耳的音乐提示,我的Ubuntu之旅华丽粉墨上演。

看着赏心悦目的桌面,首先想先来点音乐,然后再慢慢揭开Ubuntu的神秘面纱。找来找去找不到放MP3的盘,只好回到Windows下面查明原因,原来我的六个盘中有3个是FAT格式,3个是NTFS的。God!只好把几首歌COPY到NTFS的盘上。

重启,再次切换到Ubuntu,播放音乐,怎么还是不行啊???一怒之下改看电影,于是用自带的播放器打开存放好久的《摩托车日记》,弹出“缺少解码”之类的错误提示。算了,干脆玩几个小游戏吧。游戏倒是不错,可惜总不能成为使用Linux的唯一目的吧。

看来真是和传说中的一样,如果不能上网,Ubuntu真的一无是处。它对简体中文的支持也不是太好,甚至还夹杂着繁体中文。

我投降了,这个Ubuntu对我是百无一用,真想知道大家都是用它来干吗的? 至于那个Debian,我也没有心劲去尝试了。就这样算了吧。

Ubuntu CD

顺便惊讶一下,我居然也收到了Ubuntu CD,是国外邮寄过来的。震惊的是看到人家的包装袋里面用那种带泡泡的塑料,真是心细。更意外的是,居然在反面看到一个图标,大概提示纸和塑料分开放入垃圾筒。心想,如果我分开了,估计还是会被保洁的阿姨再次放到一起,这一刻,觉得我们中国和法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pack

Flock初体验

第一句话:这篇文章是在Flock里面发的,挺好玩。Flock这个大家称之为社会性浏览器的,也就那么回事。特色卖点是整合了Flickr,blog API,del.icio.us等。

technorati tags: ,

———————–这是一条分割线,以下的内容是在Firefox中书写的———————–

Flock Logo“体验”过后,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说的。这么说吧:Flickr,del.icio.us,blog等就像一个个鲜艳又可口的水果,人见人爱。而Flock则像一个果篮,把苹果和梨子同时放进去了。

尽管苹果和梨子可能都喜欢吃,但是一般人应该不会去买果篮。

老实说,用Firefox挺好,上Flickr和blog也只要一秒。看别人的blog有GreatNews,上传照片有Flickr Uploadr。所以实在没有必要去用Flock,安装要空间,运行占内存,纯粹是狗尾续貂。

不过也有一些赞扬的声音,比如Pconline的《六大新亮点!新锐浏览器Flock尝鲜》,写的虽然不是很中肯,但是的确说出了Flock是有一些“亮点”的,尽管这个亮点几乎所有的浏览器都有。

看来,王婆卖瓜大吹大擂并不是中国特色。我唯一认同的居然是Flock的UI,水准挺高的!

Gmail门外汉教程

Gmail LogoGmail在我眼中是“惊为天物”的,它的界面绝对是一种艺术。不遗余力地向各位同学推荐Gmail成了我毕生的责任。除了向校友录的30多位同学发送了邀请信件,我还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谁要Gmail,免费邀请你”。于是很多同学纷纷询问“什么是Gmail”,洒家瀑布汗淋漓,待俺晕倒后狂喷鲜血小憩一下再作详细介绍。

Gmail是世界上最好的邮箱。
于是我同学不懈努力地刨根问底:“为什么说是最好的?”
我仰天长啸,心想,“地球上怎么有这种火星人?”

Gmail的好处是一天一夜也说不完的,针对“门外汉”说那么多也没有用。于是只能长话短说精辟概括:

  • 免费。大容量。无广告。
  • 最好的用户体验,让你实实在在做一回上帝。
  • 内置搜索,高速高效找到邮件。
  • 整合了Chats,不安装任何工具即可和你的联系人聊天。
  • 整合Calendar ,写邮件时可以将事件添加到Google Calendar。
  • 聊天内容可以保存到Gmail,永不丢失宝贵的信息。

这优点一说起来就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来个急刹车。

下面让我们正式开始Gmail的华丽之旅。

  1. 申请
  2. Gmail可不像其他的免费邮箱一样可以随便申请100个,需要Gmail现有使用者发送邀请到你的邮箱,你才通过链接自行申请。填写你的基本信息就OK了。如果你想要的用户名被申请了,可以再换一个试试。希望申请的同学可以给我个信,我发邀请给你。一般你申请成功的话,系统也会发送给我一封信通知“您的朋友××已经成功申请”云云。然后我只要点击回复便可以把信件发送到你的Gmail新家。我一般回复的内容是:“太好了,以后可以在Gmail中聊天了!”

  3. 使用
  4.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啦!在开始使用的时候最好使用简体中文,熟悉了界面以后就可以将语言设置成English(US)了。个人认为,US界面比CN界面有更舒适的体验,在顺手和便捷方面更胜一筹。这时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收发信件了,这过程有相当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可以到使用Gmail的一千个理由新增功能去看个究竟。

    对于我个人而言,用的舒心的就是Filters(过滤器)了。举例说明,BLOG上面有新的留言会自动发送到我的Gmail邮箱,其中一定会有“[OtherSide] 评论”的字样,于是通过设置过滤器把凡是带有“[OtherSide] 评论”字样的邮件一律执行一个操作:Apply label “comments”。这样,以后我查找留言就方面多了,直接搜索就行了。也可以作为一个永久的存档。

    当然,不甚重要但却是最令人鼓舞欢心的就是它的Gmail‘s Chat了。

  5. 聊天
  6. 想在Gmail中聊天首先要在设置中把语言修改为“English(US)”,待页面自动刷新以后,左边会多出来“Chats”项目和“Contacts”,“Contacts”下面显示的是你的联系人,鼠标放到人名上面,右边自动出现对话框,然后点击“Chat”就可以开始聊天了。以下的事情我不用说你们一定也会明白的,我知道你们都是QQ聊天狂人,这个可比QQ简洁多了:)

    很多公司可能会封掉网络端口来禁止聊天,这次你们不用安装Google Talk便可聊天了。是不是很兴奋?那就赶快开始吧!更多的设置就在“setting”->“Chat”里面,比如设置永久保存聊天记录之类的。当然你也可以直接下载Google Talk进行聊天,和QQ等其他IM工具是一样的。

唉,写了这么些简单的介绍文字,针对那些问“什么是Gmail”的人,到底有多少作用呢?过几天应该可以知道效果了吧。

UPDATE @ 2006.05.11:已经支持中文界面的Chats in Gmail。截图见这里。

老徐的博客

老徐的博客

昨天是老徐的32岁生日,她在新浪博客就说了一句话,还不如在静盟论坛说的多。她实在是太忙了,也没有去静盟的聊天室和网友聊天,晚上还要去奶奶家吃饭。我怕打扰她就小声说一句:生日快乐。

4月9号是周日,我在上海书城看到了她的新书《老徐的博客》。呵呵,老徐又让我刮目相看了一次。从演员到导演,出了写真不说,这又出了博客书,回回走在别人的前头。

不记得是谁说的了,新浪玩了一众明星,只成就了一个徐静蕾。这话不假。那么多明星都在垫底,唯独老徐从中开创了一条道路,成功捞到钱。对于我以前写的《blog,价值闪现》也算是一个好的答案了。对于老徐自己,也算在价值、利益和商业的问题上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网络风暴

网络风暴,这个名词在网络上找不到具体的定义和解释,只有零星的案例。

我来回忆着描述一下公司的网络风暴:

  • 断网。有时直接断掉,半天连不上。有时规律性断网,一分钟一次。
  • 内网和外网不同时断。
  • 每台机器随机连不上网络,不同时。偶尔会大家一起连不上。
  • 有时IM工具可以使用,却打不开网页。

就这么一个事件把我们的工作人员搞的焦头烂额,因为它严重影响了生产系统以及程序的开发,而维护人员想尽办法也无法解决。电信的专业人员来了,束手无策;×××工程师来了,摇摇头……

因为找不到原因,所以根本无从解决。最好的办法是双手合拢企求上帝的保佑。如果你想实实在在的有所作为,下面是一些参考方法(成功机率很渺小):

  • 更换交换机或者路由器
  • 全范围查杀病毒,把坚持不安装杀毒软件的顽固分子扔到窗外
  • 禁用网络连接(这是不可思议的,还不如直接下班)

Good Luck!

« Previous entries · Next ent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