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icio sindicaci;ón

6.cn快捷贴图

6.CN 的快捷传图。不限流量,不限时间,和以前的 tinypic.com 差不多。不过这个网址 tu.6.cn 真够 local 的。

传了两张,贴上来试试。这种服务总归让人不大放心。毕竟不是 Google。

苏州人民 见死不救

昨晚有个人掉进河里,今天就上报纸了。

我在场的时候听说是个男的,记者写是女的,我相信记者。

不过我很想说,吴子飙啊吴子飙,你有空拍照,怎么就不跳下去救人呢?

我要和大家解释一下:不是我见死不救,而是我到现场的时候,人已经掉下去一个小时了。

最后一句是忍不住的感慨:(如果报道真实的话)90%以上的苏州人民也太冷漠了吧!

下面来看一下吴子飙这篇搞笑的文章,至少我觉得有一些搞笑。(红色为失实部分)。(没标识完我就要吐了,实在看不下去了,不知道记者是怎么忍者呕吐写完的!)

施救者:快来人帮忙啊

岸上众人旁观 落水女子丧生

本报记者 吴子飙

昨晚,齐门下塘一女子在河边洗拖把时失足落水,闻讯后一男子跳入河中相救,与急流抗争多时后,精疲力竭的男子才勉强将女子拖到岸边。遗憾的是当无助的他在水中大声求援时,岸上的围观者中竟无一人出手相助,眼看着女子再次沉入河底,救人男子感慨万千, “他们只要拉我一把就能救她了。”

“她抱着拖把在水里拼命挣扎”

“这里有个女的掉到河里去了,水流非常急,现在人还没救上来。”昨晚7点20分,记者接到市民报料。晚上7点45分,当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齐门下塘临顿河西岸围满了人,42号以南近20米内更是被附近的居民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在对刚发生的一幕议论纷纷,担心着落水者的生死。此时120急救车已停在路口,民警也在现场维持秩序,几名“蛙人”正在一片漆黑的河道中打捞落水者。一旁落水女子的家属哭得两眼通红,急得在岸边直转圈。

记者发现,此处河道近5米宽,从水面上的漂浮物可以看出,河水正快速向南面流去。“现在河道里正在打水,所以水流得很急。”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失足落水的是边上一家棋牌室的老板娘,48岁,晚上7点左右,她在齐门下塘42号前的河道台阶上洗拖把时不小心掉到了河里,落水后有个男子跳下去救她,但因为水流太急,没能拉住。

随后记者找到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她目击了当时发生的全过程。“晚上7点05分左右,我走到这里时突然听到‘啊’的一声。”她告诉记者,当时她正去齐门下塘找人打牌,在距离42号北面10米的地方听到有人喊叫,走近一看她吓得直跳,“水里有个人抱着拖把在拼命挣扎,河水把她的眼睛都淹没了。”于是她大声呼救,“快来救命啊,有人掉到河里了。”

“快下来一个男的帮忙”

“当时我们这边有5个人,距离那边50米远,听到有人喊救命就跑了过去。”家住星桥巷14号的王先生在听到呼救后最先赶到现场,他也是唯一跳到水中救人的居民。“看到她后我脱下外套就跳了下去。”但一下水他才发现,双脚根本踩不到底,水流也非常急,已经漂到河中间的落水女子正被水冲走。“我游过去抓住了她肩上的衣服。”王先生向记者描述道,“我抓她时她死死地抱着拖把,全身都在发抖,我能感觉到她很害怕。”但因为水流实在太快,王先生自己也跟着被水冲出去10多米,在水里游了10多分钟才将女子拖到岸边。“你们快下来一个男的帮忙。”到了岸边他希望岸上有人接应,但遗憾的是,岸上的五六名男子竟无一人出手相助,更没人伸手拉他一把!见情况危急,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岸边石缝里的一棵“小树”上,“说是小树,其实只是一棵草,还没手指粗,我一抓就断了。” 此时,精疲力竭的王先生再也支撑不住,眼看着女子从他手里挣脱后再次沉入河底。“那个老板娘我们都认识,平时关系也很好,看着她沉下去真的很残酷。”没能救到人,王先生颇多感慨,“其实那时候只要有人拉我一把,就能把她救上来。”

“有这么多人看为什么没人帮忙”

据居民们反映,当时位于临顿河东岸兰州拉面馆的老板马先生也参与了救人,得此消息后记者找到了马先生。“看到她的头沉到水里去的一刹那,我真恨我自己不会游泳!”说到此,马先生有些激动。他同样是在听到呼救声后跑到了屋后的河岸边,“我看到只有一个男的在水里救她,拉了她将近20分钟,当时岸上有10多个人,却都只顾看。”见水里的男子体力越来越不支,而对岸横着几根晾衣服的竹竿,马先生急忙大喊,“你们快拿竹竿伸给他啊。”可任凭他喊得跳了起来,对岸的人就当没听见,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如果我会游泳,当时就跳下去了,可他们却连伸手拿根竹竿都不愿意,我真有点想不通。”马先生说,“但那个救人的男子真的很了不起,他是这个。”说起跳到水中救人的王先生,马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直到晚上8点45分左右,落水女子的尸体被打捞上岸。看着与自己相邻多年的“老板娘”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离开了人世,街坊们更是痛心不已。

昆曲《玉簪记》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昆曲,地点在中国昆曲博物馆,票价10元(不是门票,门票是免费的),不过我们买了学生票,8元。这次演的是《玉簪记》,从下午两点开始共演了三出——琴挑、问病、偷诗。除了演出途中人进人出、拍照、打手机有点令人不爽,其他的都不错。下面上照片。

IMG_0055
戏台,上面有电子字幕,给观众看的。

IMG_0062
男主角,潘必正——肖向平。(点击进入他的blog

IMG_0063
女主角,陈妙常——吕佳。

IMG_0066
演职员表

IMG_0067
这张算作海报吧

《玉簪记》明代高濂所著。讲述的是南宋时,才子潘必正,其父在官时,曾给他和陈某之女娇莲订婚,以后两方消息隔绝。金国十六年,娇莲因父早死,又遭金兵南侵之乱,不得已入金陵城外女贞观为女道士,改名陈妙常。这时,潘必正已是举人,赴京会试落第,羞于回家,就寄居在他姑母主持的女贞观里,因此得和妙常见面,互相爱慕。事情被观主发觉以后,立逼着潘必正往京都赶考,企图把他们二人隔离开。等潘走后,陈妙常催船追到江心送别,赠物订盟,忍泪而别。后来潘必正考中了进士,荣归故里,才知道他的父亲曾经代他订过婚,原来就是自己的意中人陈妙常,于是迎娶过门,结成夫妇。

苏州大洋百货购物心得

今天天气不错,挺阳光明媚的,于是俺搭上了去苏州的班车。

目的很明确了--大洋百货。经过一番激烈紧张的思考,我买下了如下物品:

  • PUMA羽绒外套--¥699
  • UNDERLOOK棉毛套装+莱卡内衣--285+35=¥320
  • UMBRO跑鞋--¥259

价格总计:¥1278。

但是实际上我刷卡交通银行的卡付的却是¥904。明细是这样的:PUMA的699我全付了,送了300的现金券。UNDERLOOK满100可用现金券90,于是我用掉了270的现金券,自己付了50。UMBRO的打折的,155元。699+50+155=¥904。折扣是904/1278=0.7,也就是说相当于打了七折。

后来我突然想到,假如用另外一种买法:先买UNDERLOOK的320,因为买150送150,于是我可以得到300的现金券,然后PUMA是买250收150的现金券,我只要再付399。UMBRO不变还是155。这样的话,我需要付款:320+399+155=¥874。
整整比实际的购买少花30元。

这么多人去买东西,不知道是不是都是计划好了呢。可能购物的乐趣就是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吧。我就是因为没有统筹好,成为了一个失败的例子。不过,要是不去苏州买,那一分钱也节省不到,想到这里,我又快乐起来了。

现在,南京店、苏州店、无锡店、常州店、福州店、泉州店、武汉店,统统有类似的优惠活动,而且像adidas、G2000、NIKE、CONVERSE、Tony Jones、FAIR WHALE等大品牌也统统参加,真是难得,要购物的可得抓紧这个机会了。

苏州行记

昨天今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苏州度过的。

这是第一次去苏州。算起意的。

星期六上午看完《旺角黑夜》已经不早了。突然感觉无事可做,接着就产生了一种出去走走的意念,很强烈,毫无准备的。于是给晓峰发了条消息确认他有空后,我就出发了。没有什么收拾的,只有钱包和手机。

为了省钱和好玩我一路转车。先是公交,然后是人力三轮,到渡口,然后坐船渡江,最后又是公交车,一直到达镇江的火车站。买票,等车。等车是件麻烦事,我最不喜欢把时间花在等待上面。事有凑巧,每次买到的火车票都不是可以立马就走的。于是四处逛逛,顺便去邮局买明信片。可是现实总是很残忍,任凭我跑遍所有可疑的地点都没有买到明信片。大学的商店,杂志亭,书报摊,还有邮局。

在候车室看到旁边女孩的报纸,封面是刘德华,然后她翻了一页,是王菲。于是我立即跑出去买了同样的一份。后来看看,除了她翻到的这两页,还有一组上海的老照片,几乎没有什么价值了。可是我不后悔。我做事一向如此。

磨蹭到苏州的时候是下午三点。晓峰接我。一见面他就说把一切都安排就绪了。以前总是觉得我的弟弟还是个小孩子,可是现在做事却不可小瞧。

在火车上给小虎发了消息,告诉他我要过来。后来他打电话到我住的房间,说了几句后,他就亲自跑了过来。我住在巴士饭店,抬头就可以看见北寺塔。

说实在的,他们俩我在五一期间都是见过的,这还不到一个月,也不晓得哪来那么多话说的。一直聊到五点,我们才动身前去观前街。

本来希望这个苏州最著名的商业中心应该是南京夫子庙的样子,却不曾想,更像是新街口,但也不尽相同。可能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算是各有特色。就像印象中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一直是那样的独具一格,无与伦比。

观前街两边的店铺以卖服饰的居多,品牌大都是面向年轻人的那种,所以整条街不乏青春活力。

我们随便走走,也没有买什么东西。大多数的牌子扬州也有卖,只是扬州缺少这样的一条街。

小虎的朋友打电话给他,说了一会儿,结果是下班以后出来一块玩,我们当然是热烈欢迎的。我们三个从太监弄穿过到了人民商厦门口,然后坐在石阶上等人。前面是两个剧院,滚动的字幕预告的着5月28号全球同步上映的《后天》。但是海报却是老掉牙的,居然还贴着几亿年前的什么《我的美丽乡愁》。我们瞎聊着,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到什么上海的TAXI投放苏州之类的,一直到他的朋友小贝过来。

我甚至比小虎先看到小贝。尽管我们只是第一次见面。我对陌生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识别感。我们简单打了个招呼就去了一个地方吃饭。在影院下面的一楼,东西不错,也很实惠。在饭桌上,我发现小贝也挺有幽默感。

吃了饭后,小虎和小贝先回家,我和晓峰准备“再战石路”。从观前街出来正好可以坐车到那里。

石路与观前街一样,有些四通八达。这一点与夫子庙截然不同。

她的特点应该是水池吧。喷泉激起层层薄雾。水底的灯光五颜六色。站在木桥上往下看,绝对是一种享受。尽管她还没有完全建设好,但是魅力已经可见一斑了。

九点多我们坐游1回巴士饭店。顺便到对面的可的便利店买了些零食和水。回去以后先泡了功劳最大也最疲劳的双脚,然后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地看电视,吃薯片。

睡觉的时候大概是11点半。后来小虎还发消息问我睡了没有。我第二天早晨才看到,因为我关机了。

今天是星期天,醒来的时候已经七点半,正好可以看看CCTV-8的《影视同期声》。其间一个一个地洗漱完毕,看了会电视才开始彻底地收拾东西。快到九点的时候把房间退了。

到对面的便利店买了早餐,牛奶、粽子和玉米棒,边走边吃。经过北寺塔转个弯就到了晓峰叔叔的公司。他还没有过来,我们等了半天,他还是没有来,门也没有开。于是打了个电话过去,才看到他开车过来。他把我们一路送到拙政园的后门口,然后我们就进去了。

没有跟着导游,我不喜欢。那么一大圈人围着一个人转,太热闹。还不如我安安静静地边走边看。再说了,实际上我来也不是为了看风景。

据说,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在此取景的。眼前的什么坠云峰、黛玉桥都是剧中多次出现的场景。

一圈下来无惊喜亦无失望。因为在扬州什么个园、何园的都逛过了,所以并没什么好期待的。

我们在一个亭子休息的时候发了个消息给Tarcy,说,我在苏州拙政园中最高的亭子“报眼亭”给你报以最高的问候。不久一个挺有涵养的女子上来,三个字脱口而出,“放眼亭”。我和晓峰仔细辨认了一番,果然是“放”字。我就想怪不得刚才怎么念不通啊,还怪自己文学素养太低呢。其实我们也是被一中年男子误导的,是他先读错的。不过还好,没有把“渊明”也认错。

我只好发消息给Tarcy更正这种低级错误。她回我的居然是,导游说就是“报眼亭”,我现在在浙西大峡谷。

郁闷。明明刚才已经在下面看到木牌了,上面是正楷字体的“放眼亭”,难道还会认错不成。她们的导游啊,也成问题。不和她计较。正好浙西大峡谷我也刚去过,于是给了她发了好些建议。

她回我的居然是,刚才说错了,是浙东大峡谷。随团出来的,晚上就要回上海,来不及买东西。巨郁闷啊。

我和晓峰在里面又转了半圈,实在没什么感觉,就出来了。在门口那条街上,想买点东西回去送人,挑来拣去结果也没有合适的。就作罢了。连一块钱的明信片也买不到。

狮子林没有去。从拙政园直接坐公车到观前街去吃午饭了。就在昨天那家的对面,名字很奇怪,顶鼎鸡。人非常之多,连位子都要花时间去抢。

吃东西的时候外面开始下雨。

实话说,从昨天出发的时候开始天气就一直这样不好,阴,但不下雨,气温低下反而凉快。老天已经很照顾我了,现在下雨算是给面子。正好我也要去车站了。不过心里还是挺担心的。因为刚才经过旅行社时看到沪宁杭的当日票都已经售完。估计到了火车站状况也好不到哪去。但还是要亲自去看看,碰碰运气。

后果不出所料,南京方向的火车只有夜里11点,铁定是不能坐了。只好去汽车北站。刚才发消息问了小虎,他说北站有到扬州的汽车。

尽管北站和火车站相隔不远,却也费了我们九牛二虎之力。买到的票是3:40的,晓峰不忍我一个人等车,也买了3:40回吴江的票。本来他是说好要和一个家在苏州的同学一块回去的。

在候车室足足要等上一个多小时。本想听王菲的《寓言》,无奈只有一个耳机。顺便我们聊了不少东西,纯粹很私人的问题。他的意思是说,我的事情他做不了主,但是希望我能够坚持。其实我明白。

苏州是个美丽的城市,也是干净的城市。

尽管接触只有一天,我发现已经爱上她。

道路被分为汽车道、公交车道、单车道和人行道,互不干涉。很有意思,也很有创意。公交车上也不是很拥挤,至少我每次都有位子。这种状况比南京的好上几百倍。

苏州的公交车站牌也是别具一格。木头亭子,古式的,像个驿站。灯也像古代宫灯,颜色鲜艳,意象遥远。路灯也是如此,只是颜色暗淡好多,但是下面好像缺少一根大红的流苏穗子。即使如此,也比扬州好上几十倍了。同为古城,扬州却糊里糊涂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了。

他们说毕业以后我应该往苏州发展,谁说我没有这个意思呢。如果去不了上海,那么也要找个靠上海近一点的。管他苏州和上海谁是谁的后花园呢。

一路上想买明信片寄回来的,却到处没得卖。这一点中国的城市远远比不上外国,人家最最起码也有自己的城市明信片。

还有什么所谓特产,除了丝绸,也好像没有其它的了。我想买一件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都难。挑三拣四,最后还不是两手空空。

一来一去,很多时间花在了等车上,来去都是临时决定。这和晓峰不同,他做事比较有计划,所以不会浪费时间。我随意性比较强。

虽说是第一次去苏州,但是心情格外好,顺便对苏州的印象也改观不少。但是我知道,这都是一些非苏州人营造出来的。该感谢的人和话,也无需多说,记在心里就是了。

« Previous e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