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icio sindicaci;ón

中国红之UNIQLO

UNIQLO优衣库

UNIQLO是日本服饰品牌,在中国被称为优衣库。在上海有数家分店。

[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关于日本的文章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关于日本的文章

这个题目当然是太太夸张了,文章只不过是个人的杂感罢了。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为了东施效颦《东京审判》的电影宣传词。影片的海报上印着这样的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我觉得这也夸张了,言重了。电影拍的虽然还不错,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但是这宣传词,一是有利用中国人的 爱国心去多卖电影票的嫌疑,二来,那段痛苦的历史早已铭刻在每一位国人的心里,语言里,生活里,甚至是意识里,好像并不迫切急需更多的提醒。这句宣传词也 许用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年代更为贴切.

国耻我们当然永不能忘,也不会忘。生活中随时随地常会想到。每次运动爬香山,看到被英法联军烧毁的香山寺的断壁残垣,我都会感慨:如此恢宏的大国,当年竟会被如此的侮辱。

我们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该经常去看看香山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感受,去思考。

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应该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揭开陈年的伤疤,更不是去种下仇恨,传播仇恨。

我们的目的是——记住历史,自强不息。

中国和日本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究竟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日本这个国家,来看日本人?这是一个挺难回答的问题。特殊的成长经历让我们对日本有着比较复杂的心理。

小时候,第一次看《小兵张嘎》《地道战》的时候,我们也许还在哼着《铁臂阿童木》的主题歌。我们在模仿葛优他爸 演的日本鬼子说话的时候,山口百惠和高仓建也正在塑造我们心中对男性女性最初的审美。学校包场去电影院看《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自己却也许还正收集着《圣 斗士星矢》的贴画。第一次听到“靖国神社”这四个字的时候,《东京爱情故事》也正陪着我们度过最艰苦的一段学生生活……

今天,从手机到汽车,从物质到文化,来自日本的点点滴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但打开邮箱,却能看见号召大家抵制日货的邮件。开车的时候一抬头还能看到前车的后屁股上赫然写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究竟什么是日货?

随便出一道考试题:下面的中文词语里哪一个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 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证券、总理、储蓄、创作、刺激、代表、动力、对照、发明、法人、概念、规则、反对、 会谈、机关,细胞、系统、印象、原则,参观,劳动、目的,卫生,综合,克服,马铃薯

答案:统统都是,全部来自日语。没想到吧,其实,来自日语的中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

随便举例,“经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经世济民”,和现代汉语的“经济”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日语对 Economy的翻译。“社会”在古汉语中是“集会结社”的意思,日本人拿它来翻译英语的Society。“劳动”在中国的古义是“劳驾”的意思,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Labor。 “知识”在古汉语里指的是“相知相识的人”,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Knowledge。而我们又统统把它们变成了中文。

试问想抵制日货的朋友,这些日货词语你也抵制得了吗?中国近代的孙中山,鲁迅,陈独秀,李大钊们无一不是在日本学习生活,把更先进的理念和思想带回当时落后的中国.这些人的思想,文化,你也能抵制得了吗?

作为一个做电视的人,我还想说:今天你看的所有中国电视全部都是用日本的摄像机,编辑机制作播出的。这个,你抵制得了吗?

尊重并熟悉历史的人会告诉我们:中国的确当过一次日本的老师,而日本却曾两次走在我们的前面。古代社会,隋唐开始中日有来往,中国比日本更早进入文明社会,遣唐使们虚心来到中国。(中国的电影人们不妨也拍拍遣唐使的题材,说说中日的友好渊源)

然而,在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强大。甲午战争,日本不但战胜了中国,之后更是摆脱了西方对日本的控制。远远的走在了中国前面。

迅速崛起的日本给当时的整个东方世界带来了希望,成为亚洲国家摆脱西方控制,独立崛起的样板。当时的交通不便, 中国人向西方直接学习难上加难。向日本学习成为唯一选择,像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这样的中国政治和知识精英们,纷纷东渡日本学习探索中国自强的道路,有 的甚至把日本作为自己的基地。

当然,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的,也是日本必须永远铭记在心的。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篡改这段历史,颠倒是非黑白。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二战之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上又一次崛起,从零到一万。七八十年代,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 天,日本又一次成为我们市场经济的老师。从赔款到投资,中日的贸易也成就了中国今天的繁荣。我们那时候虽然还小,但也应该依稀记得:中日关系当时是非常的 好,可以称作是蜜月期。只是进入九十年代,日本的一些政客们可耻行径才让我们似乎远离了日本。
从中日建交开始,日本的首脑,有过一次次的道歉和谢罪。只是到了小泉这几代领导人才出现了伤害中国人情感的劣迹。我们不能 为了几个胸怀叵测的日本政治野心家,几股落后可悲的日本政治势力,而忘记中日友好的千秋大计,忘记了从周恩来田中角荣开始的,几代中日领导人苦心经营的中 日友谊。

中日那段痛苦的历史,也只是中日交流两千年里的一段阴影,不是全部。未来,更长。

我们不能只念叨着中文是日语的祖宗,恨不得连日本人都是当年秦始皇那找不到长生不老药的三千童男童女的后代,而忘记甚至根本不知道日本对中国的贡献。承认别人的长处,并不意味着妄自菲薄,相反,这是自信的表现。

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在工作中,父母师长常会教育我们:看一个人要多看他的优点。对一个人尚且要多看优点,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应如此,不能以偏概全。

前一阵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北京签名售书,竟然还有人打着反日的旗号抗议。这是中国人的尴尬,这样的做法,毁的是中国人自己的形象。

但愿我们这一代,在声讨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耻行径之后,也不会忘记回家去听听小泽征尔的音乐;在痛斥完东京市长石原生太郎的反华言论之后,也还会去翻翻,村上直树的小说…

强大与伟大

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是一部让我感动得夜不能寐的电影。最重要的原因是,影片回答了一个今天无数中国人,特别是正在国际化的中国青年人思考的问题:今天的我们,究竟该以什么样的眼光和胸怀来看自己,来看世界。

影片中,在被列强瓜分中国的大背景下,霍元甲走上擂台,面对生死状,第一句话却是:“在擂台上以命相搏,是中国 人历来的陋习,可是我们有另一种传统,叫做以武会友”。在那样屈辱的背景下,一上来还能先反省自身的不足,然后再不卑不亢的面对强大的对手,这是何等的境 界,何等的自信!

霍元甲战胜每一个对手,都不光是用武力让对方屈服,而是用自己的风范让对方心服口服。他的目的,不是让别人输, 而是让别人“服”。服并不意味着谁喊谁一声大哥,服意味着得到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意味着用人格的魅力去融化他人的偏见和执拗,用人性的光辉去照亮他人内 心不曾见过阳光的角落。

影片对日本人的描述也是一分为二,非常客观。和霍元甲比武的日本武士光明磊落,对霍元甲敬佩由衷,而策划毒害霍 元甲的日本商会会长却是一个阴谋家。日本武士最后痛斥日本会长为了自己的赌局而侮辱了日本的荣誉,给日本人带来了耻辱。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也大大方方 的在日本放映,而且并没有日本人说它丑化了日本人的形象。

霍元甲在临死前,徒弟们怒不可遏,要去报仇。而他对徒弟们是这样说的:“你们要做的不是去报仇,仇恨只能生出更多的仇恨。我不想看到仇恨。最重要的是——强壮自己”。

归根到底,还是要自强不息,自身的强大才是最硬的道理。短短的几句话,凝聚了无数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祖先们,也是用这样的胸怀,来这样期许我们这些后来人的。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这才是一部每个中国人都值得看的电影。

今天的中国,盛事空前,已经以强大的实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世人共晓的事实,这也是你走遍世界,所有的外国人都会告诉你的,并不需要我们提供更多的证明。也没有人会因为我们少踢进了几个球,少拿了几块金牌,或是少了几句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而觉得我们软弱。

强大,靠的是实力,但是,伟大,靠的是胸怀.

中国和世界的误会:盲人摸象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也问问周围所有骂小日本的朋友,去过日本吗?有过日本的朋友吗?答案大多是No. 我自己原来对日本的印象也不好,但扪心自问,除了那段历史之外,也大都是道听途说,没去过日本,没有一个日本朋友,甚至也没有采访过几个日本的政要和企业领袖.

如果是一个美国人,从未来到过中国,没有中国朋友,而只是在媒体上看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不良言论,就断言中国不好。我肯定不能接受.我会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对中国人一无所知,你凭什么做这样的判断?

而我们对日本就了解吗?

日本是一个离我们最近,但却最不了解的国家。我们大多数青年人可能对欧美的了解远胜于对日本的关注。当然,日本 不是一个容易了解的国家,日本人也的确存在着两面性。但从一个第三者的角度来看,日本并不比中国更难了解。问题不是可不可以了解,而是我们愿不愿意去了 解。(本尼迪克特著的《菊与刀》,赖孝尔写的《日本人》,都是非常精辟的著作)

凡是来过中国的外国朋友,几乎无一例外的对我说中国要比他们想象中的精彩的多,优秀的多。一次中国之行,往往会 改别他们许多从小积累的对中国的不良或错误印象。而一个真心相交的日本朋友,一次日本之行,往往也能改变许多。正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去了一次日本,改变 了我从前许多过于简单,过于主观的判断。

在耶鲁给美国学生讲中国的时候,我经常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来概括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误解,以及中国人 对美国的曲解。大家往往都是摸到了哪里,就认为哪里是大象的全部,都没有看到相对完整的大画面。甚至一些在中国长期生活的美国朋友和在美国定居的中国朋 友,由于生活的圈子相对固定,也都没有能对一个国家有多角度的立体的理解,而是偏执与自己的一些个人经验体会。

中日之间更是如此。我经常听到有些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痛斥日本人的种种不是,听完之后,往往会激起我的一些 反日的情绪。事后想想,这些人如果一直在国内,也许也会连篇累牍的抱怨中国人的种种不是。我也认识很多在日本非常成功的中国人,一些甚至在日本把日本人驾 驭的,欺负的连我都看不下去的中国人。

历史上,许多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最初都起源于相互的不信任,由于相互不信任,产生对对方行为的误判,以及过 分敏感的反应。这种不信任和误判会制造出相互敌视的氛围,继而相互激发,最终使误判产生的预言变成现实。今天的文明人类,应该能够避免不信任和误判酿成的 悲剧。为了让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可能,我们要努力消除这种不信任,防止误判的发生。

一分为二,为三,为四,立体的,多元的,理性的,自信的看日本,看美国,看世界。这才是我们21世纪的中国青年应该有的胸怀和眼界。

过于敏感

“东亚病夫”这四个字我很反感,这些年除了我们自己经常提起,我从未听外国人提起过,也没有在国外的媒体上看到过。

在国外,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过于敏感。到了一个发达国家,服务员态度不好,司机不老实,朋友说了两句无心快语, 等等等等,我首先都会往“歧视”这两个字上去想,接着就仗着自己英语的优势,噼里啪啦的把对方说的无地自容,再仗着自己对西方规则的了解,去找人家的老板 投诉一把,然后觉得自己又为中国人出了口气。(相比较而言,恰恰日本是我感觉需要投诉机率最小的国家)

从凡尔赛宫的保安到悉尼机场的检疫,从美国的交警到奥地利的空乘,我记不清有多少次是因为自己或是为其他的中国人受到不正当待遇,而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这些投诉,当然有很多是必需做的,也是完全应该做的。但冷静下来,经常发现,有些时候,这些我投诉的当地人,其 实对哪里来的人,甚至对本国人的态度也都是一样,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就像是我们在国内也经常遇到无礼的人一样。倒是咱们中国人,有时因为特殊的历史 背景,容易自我心理暗示,产生联想。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老挝,或是纳米比亚,自己也许就不会往那个方面去想。

比如,日本人被普遍认为,虽然表面上很懂礼貌,但骨子里很排外。对此,英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有同感,而我们很容易把它理解成是对中国人的歧视。

而日本的这种岛国心态,其他国家也有,比如英国人,直到现在还不把自己看成是欧洲人,对此,法国人深有感触,也意见很大。

另外,必须承认,有些不合理的事,即使是针对中国人的,往往也是因为咱们的一些同胞们,总在不按当地的规则做事,给他们留下了太深刻的不良印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为中国人“出”口气,更需要用自己的修养为中国人“争”口气。

京都 国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我们为之骄傲。但漫步在今天的西安街头,已经很难寻觅到当年长安的清晰轮廓了。

想看看长安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吗?去日本的京都吧。京都当年就是按照长安的结构,建筑,和规划建设起来的城市。我们的长安,如今模糊朦胧,而日本的京都保存完好。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个遗憾。

离开京都的那天,打了一辆车。出租车司机问我是哪里来的。中国,我答道。话音刚落不久,突然,《义勇军进行曲》 的旋律冲进了我的耳膜。原来,司机的车载MP3上录了几十个国家的国歌,拉到哪里的客人就给放哪里的国歌。高兴之余,当时的一个想法是:多奇怪啊,咱们国 歌产声的背景,恰恰是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如果司机知道这个事实会怎么想呢?他还会放中国的国歌给我听吗?他又是不是应该先替他当年侵略中国的爷爷们 和那个几个喜欢做秀的政客们向车里的几个中国人道个歉,再放音乐?

算了算了,想得太多了,太复杂了。看着京都出租车司机脸上朴实简单的微笑,坐着被国歌围绕的出租车穿行在京都的大街小巷,就让我自信的享受这个美妙的瞬间吧。

愿中日世代友好…

{via:http://blog.sina.com.cn/u/4adabe2701000797}

关于kevin你不知道的五件事

感谢watson,终于有人点俺了。赶紧说说。

  • 不乐于共享--我不喜欢和别人share所喜欢的电影啊音乐啊,特别是周围一些没有共同语言的朋友。我觉得好看的一些电影和音乐,人家根本不屑一顾。所以遇到好的电影啊音乐啊,我就偷着乐。
  • 狡兔三窟--其实kevin有二十多个blog,这一点,绝不多说,免得被有心人攻击。当然,其他的也都荒废啦,变成了曾经,这里才是老窝。
  • 面冷心热--这是对性格的描述啦,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说如果我对你爱理不理,可别说我是没礼貌咯。
  • 我想不出来了
  • 想到再补吧

我也就不点名了。

金球杂谈

昨天晚上看了CCTV6的第64届金球奖颁奖典礼的录播。下面随便说几句。

  1. Justin Timberlake 真的是红的发紫了,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这不,他在金球奖颁的是最佳原创歌曲。“王子”Prince Rogers Nelson以《Happy Feet》的插曲《THE SONG OF THE HEART》获奖,人却没有到场。Justin蹲下说,我替他领了。搞笑的说。
    后来Prince因为堵车,晚到现场,被叫起来给大家看,穿的衣服很中式的说。
    在同一提名中,我只听说过布莱恩·亚当斯。
  2. 《穿PRADA的恶魔》中的恶魔也能拿到奖,还最佳最佳音乐/喜剧片女主角,我不服的说!
  3.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海伦·米伦《女王》
    最佳电视电影女演员:海伦·米伦《伊丽莎白一世》
    女王专业户啊!牛!
  4. 可怜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个奖项也没有得到,很可怜的说。以至大家上台发言都要频频感谢他。
  5. 我们家《丑女贝蒂》获得了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亚美莉卡·弗伦拉也凭借Betty一角获得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女演员。恭喜!不过我不得不说,现实生活中的Betty比电视剧中还要丑的可怕。身材原来不是化妆出来的。
    贱兮兮的CCTV6很不厚道,好多重要奖项的颁发都被删除了,我就没有看到丑女Betty上台的那段。
  6. 同获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提名的,我没有看过的是《The Office》(办公室)和《Weeds》(单身毒妈),准备下载看。
  7. 《面纱》已在中国上映,我看到还有黄秋生和夏雨,就没看。现在获得了最佳电影原创配乐奖,芮成钢在自己的博客中也提到了《面纱》--“Edward Norton 他主演的《面纱〉正在中国上映,是2006年中国上映的最好的一部影片”,准备抽空看一下。
  8. Tom Hanks幽默的为终身成就奖颁奖。
  9. 《DREAMGIRLS》也获得了不少提名,其中的主演之一碧昂斯真是巨星中的巨星啊!简直就不是地球人,镀金人!
  10. 《实习医生格蕾》虽然不是我的最爱,但是能获得剧情类最佳系列剧,着实可喜可贺啊!
  11. 能看到《LOST》《GREY’S ANATOMY》《HEROES》《DESPERATE HOUSEWIVES》中的演员活生生的出现在颁奖典礼,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绝望的主妇中的优雅主妇Bree因为怀孕没能来。现在的《绝望的主妇》第11、12集中也不难发现,每次到Bree的镜头,只会出现她肚子以上的部分。
  12. 我最喜欢的是《heroes》,但是可能是因为才播出的半季,没有获奖也是必然。希望明年能获得大奖。
  13. 《Dexter》也别着急啊,明年一定会有的。

中国银行给客户的信[图]

中国银行的信上面画了小狗
{同事收到的信用卡消费明细}
中国银行的信用卡中心有给你们邮寄过这么“别致”的催款单吗?

嘿嘿,好可爱的“小狗狗”。

大家一起来找碴之浦信信息[图]

Information

我们公司门口的牌子。你们看出了什么?

后面的co., Ltd的大小写也很难看,就不“现眼”了。

P.S.我们的LOGO还运用了中国红呢!

中国红

今天来说说中国红(Chinese Red)。先看下面的图片色彩说明:

中国红色彩阐述

这是根据在网上找到的资料绘制的,画出来颜色更直观一些。

基础色彩:
PANTONE:186 C
CMYK: C0, M100, Y100, K10
RGB: R230, G0, B0

辅助色彩:
PANTONE: 202 C
CMYK: C0, M100, Y65, K45
RGB: R137, G0, B24

PANTONE: 1788 C
CMYK: C0, M85, Y90, K0
RGB: R254, G40, B14

PANTONE: 159 C
CMYK: C0, M65, Y100, K5
RGB: R242, G85, B0

红色是北京的颜色,也是中国的象征。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从古至今,北京的生活中充满红色的装饰主题。红色,构成了人们认同北京的颜色。红色是激情和运动的颜色;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的颜色;红色是民俗与文化的颜色;红色也是北京奥运会会徽颜色的主色。

下面来看看谁使用了中国红。

1. NIKE为詹姆斯定制的第四代球鞋的中国版本

NIKE RED

NIKE为NBA球员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定制的限量版球鞋,灵感来自中国。

详细情形

2. 无印良品-MUJI

MUJI Chinese Red

MUJI 致力於提倡簡約、自然、富質感的生活哲學,提供消費者簡約、自然、基本,且品質優良、價格合理的生活相關商品,不浪費製作材料並注重商品環保問題,以持續不斷提供消費者具有生活質感及豐富的產品選擇為職志。

MUJI OFFICIAL WEBSITE 无印良品台湾站

3. 品味生活 | Life Color

品味生活 Life Color

C-STORE商店产品。华东地区C-STORE被称为“喜士多”便利店,源于上海,扩展至昆山、苏州、杭州。

品味生活 Life Color 产品

品味生活 | Life Color

4. Google谷歌水杯

Google谷歌

哈哈。今天终于收到了杨远骋邮寄过来的Google谷歌水杯(来源)。应该也算是中国红,喜庆。

Google谷歌水杯

64届金球奖完全获奖名单

电影类奖项得主

最佳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无间道风云》

最佳剧情片:《巴别塔》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海伦·米伦《女王》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福里斯特·惠特克《苏格兰最后的国王》

最佳音乐/喜剧片:《追梦女孩》

最佳音乐/喜剧片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穿prada的女魔头》

最佳音乐/喜剧片男主角:沙查·巴隆·科恩 《波拉特》

最佳编剧:皮特-莫尔甘《女王》

最佳女配角:珍妮佛·哈森《追梦女孩》

最佳男配角:艾迪·墨菲《追梦女孩》

最佳外语片:《硫磺岛来信》

最佳动画片:《汽车总动员》

最佳原创配乐: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面纱》

最佳原创歌曲:《心之歌》(《快乐的大脚》)
 

电视类奖项得主

剧情类最佳系列剧:《实习医生格蕾》

剧情类系列剧最佳女演员:凯拉·塞吉维克《罪案终结》

剧情类系列剧最佳男演员:休·劳瑞《豪斯医生》

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丑女贝蒂》

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女演员:亚美莉卡·弗伦拉《丑女贝蒂》

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男演员:亚历克·鲍德温《我为喜剧狂》

最佳电视电影女配角:爱米莉·布伦特《基甸的女儿》

最佳电视电影男配角:杰里米·艾伦斯《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电视电影系列短剧:《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电视电影女演员:海伦·米伦《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电视电影男演员:比尔·奈伊《基甸的女儿》

别忘记看金球奖颁奖典礼

CCTV-6,今晚10点,全程直播。

睡觉先。闹钟调到十点。

P.S.最近在办公室又不能上博客了,郁闷。想尽办法也“勃”不起来了。算了,能不更新就不更新了。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并不好用,每次提示错误,却还是发上来一篇篇半吊子的博。

FUCK!:居然被截断很多,我都没有看到下面几项颁奖:

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女演员:亚美莉卡·弗伦拉《丑女贝蒂》

音乐/喜剧类最佳系列剧男演员:亚历克·鲍德温《我为喜剧狂》

最佳电视电影女配角:爱米莉·布伦特《基甸的女儿》

最佳电视电影男配角:杰里米·艾伦斯《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电视电影系列短剧:《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电视电影女演员:海伦·米伦《伊丽莎白一世》

最佳电视电影男演员:比尔·奈伊《基甸的女儿》

阿甘

阿甘就是看到一个目标就走过去了,别的人是,看见一个目标,先订一个作战计划,然后匍匐前进,往左闪,往右躲,再弄个掩体…一辈子就看他闪转腾挪活得那叫一个花哨,最后哪儿也没到达。

{本文使用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发布}(这行不是)

« Previous entries · Next entries »